应届生:做保险怎么和传销一样
“我决定分享这段经历,是因为我已决定离开这个行业。当我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运作机制后,我发现再也无法继续下去了。因为我明白,继续下去的每一步,都可能以牺牲我的良知为代价……”
这是一个关于待遇背后的陷阱的故事。某知名保险公司,在南京的招聘启事如雨后春笋般频繁更新,职位众多,吸引了大量应届毕业生。刘涛(化名),一个刚刚毕业的南京学生,也加入了这场求职大潮。
最初,刘涛应聘的是经理助理职位。经过宣传片和讲座的洗礼,他对保险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认为这是一个充满前景的行业。随着他逐渐深入这个行业,他发现的事实却让他心生疑虑。
顺利通过了初试、复试,完成了职前班、新人班的培训后,刘涛成为了新人班中唯一成功开出陌生单的职员。转正需要的8500元保费却让他震惊。他的主任向他提出了通过自保转正的建议,并详细计算了其中的利益。看似诱人的提成和底薪让刘涛心动,但他也意识到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。
随着部门经理的跳槽,刘涛和同事们也开始频繁跳槽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发现了一些行业的秘密。为了多拿提成,他们被鼓励多招人并劝他们自保。一些无法拉到新保单的员工被无情淘汰。刘涛开始意识到,这个行业的一些做法与传销无异,让他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深深的怀疑。
更让刘涛难以接受的是,在这个行业里,他们更倾向于招聘家庭富裕、理念不强的员工。因为这样的员工更容易被说服购买保险,解决他们的任务压力。这让刘涛想起他在新人班时听到的一句话:“你和顾客谈,顾客问你自己有没有买保险啊?你说没有,怎么和顾客谈啊?”
刘涛意识到他曾经的经历无法给大学生提供正面的就业引导。他深知自己的老师邀请他去给新生开就业恳谈会时的心情,但他现在却无法再向他们推荐这个行业了。“保险是个好行业”,这句话此刻在他心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。他只能说:“大学生不适合做保险业务。”这是对行业的揭露,也是对大学生的警示。他希望他的经历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