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深设计师谈如何面试设计师
面试,是一场融合了心理学、行为学、口才学、逻辑学的较量。应聘者最关心的是能否获得一份待遇优厚、工作轻松的职位,而HR则希望找到物有所值,甚至物超所值的候选人,避免雇佣那些华而不实的人。作为技术部门的负责人,我有一套独特的面试方法。
关于设计能力,我深知在短期内很难完全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水平。我不会要求面试设计师现场操作,因为这并非衡量设计能力的唯一标准。那么,如何快速展现自己的能力呢?一个优秀的作品集是最佳证明。
展示作品集时,请务必注意细节。作品集可以打印出来,但要注意色彩校准,避免CMYK的偏色。使用光盘或U盘带来作品也存在风险,因此我们应选择更为稳妥的方式展示,如用笔记本电脑进行演示。一个良好的演示屏幕可以为你的作品加分,将作品展示变成一种欣赏,而非鉴别。
在简历中,请务必提及自己的作品集和博客,我会优先查看。如果一个从业超过2年的设计师没有自己的博客或网站,我会对其职业道路的建设性产生疑虑,可能也缺乏交流的积极性和勇气。但请注意,博客内容应以专业为主,避免过多涉及个人生活。
我强烈反对使用他人作品来充数。如果你试图通过下载、模仿或调换主题色来掩盖抄袭的事实,我会一眼识破。我的记忆力在视觉设计上特别好,一旦发现作品存在篡改和抄袭痕迹,并标注“”,你的面试将立即结束。
作品展示要精选,过多的作品只能让我看到更多的缺点和不足。选择10-20个你认为能代表自己的作品就足够了。如果我在20个作品中都无法判断你应从事的职位,那么问题可能出在我们自己身上。作品可以有些不成熟,但绝对不要幼稚。
关于职业态度,我更为关注。我不希望你只忠于职业,更希望你有一个好的人品、积极态度、乐观精神和责任感。大多数优秀设计师之所以取得更好的成就,是因为他们在职业态度上做得更好。激情是所有问题的起点,我不希望看到一个只凭现有本事看菜吃饭的人。即使你现有能力很强,我们更看重你的潜力和欲望。没有激情的设计师在进步的空间上是有限的。
理智也是我所看重的。设计师需要理智面对自己的作品与市场的关系,不能过于理想化。当谈到某个设计创作时,我可能会问到该设计的市场反馈和实际运用情况,以了解你的设计理念是否与市场接轨。
协作精神也至关重要。设计需要分享,但现实中仍有许多设计师只享受成果,不愿分享过程。一个拥有经验却不愿分享的设计师会让人惧怕。在我们的设计行业发展中,需要更多的协作和分享精神。
关于面试细节,其实并不复杂。通过行为学的分析和观察,我试图了解面试者与被面试者的心理状态。我希望能找到真正热爱设计、有潜力、有激情、理智且愿意协作的候选人。这样的候选人才能在我们公司发挥出最大的价值,共同为设计行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。在审视面试作品集的过程中,我总会以一种戏剧化的心态去体验这一环节。你是否带电脑,是否在我这里浏览作品集,或是我们共同欣赏,这一系列的小细节,都如同舞台上的道具,它们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你对细节的关注程度,性格的特质也会在交流互动中自然流露。
对于薪水这个话题,我完全理解并尊重你对物质回报的期待。我会坦诚地为你推荐更高薪水的职位,哪怕那并非在我们公司。因为我明白,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。我也会在适当的时刻提醒你,过度的渴望有时可能让你陷入欲望的漩涡,失去对真正价值的判断。
在面试过程中,我采用了一种正负制衡的评分机制。正分表与负分表的运用,如同天平的两端,时刻衡量着面试者的表现。这种数据化的方式,使我能够更客观地评价每一位面试者。但人的情绪、技术故障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我的判断。当遇到极好或极差的情况时,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评分是否真实反映了面试者的实际表现。
面试是一场博弈,双方都需要坦诚与理解。我并不会凌驾于你之上,以高姿态指点江山。相反,我更愿意与你平等交流。因为我深知,一个优秀的公司需要吸引有成就的人才,而某些才华横溢的人可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所不足。在我这里,理智永远占据上风。即使你在某些方面与我产生分歧,我们仍然可以坐下来谈判合作,因为价值才是我们追求的核心。
当面对面试时,你应当展现出创新的思想、整体的规划和新奇的创意。这些元素会如璀璨的星辰般,为你的面试加分。不要忘记,面试是你展现自己最佳创意和潜力的舞台。在这个舞台上,你应该展现出你对事业的热情、对挑战的勇气以及对细节的关注。这样,无论结果如何,你都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尊重。